动物模型产品与服务
新型原发性肝癌模型
原发性肝癌模型介绍:
①运用SB介导的高压尾静脉技术 成功构建 c-Myc (4-6 周形成 HCC)、AKT/c-Met (6-8 周形成 HCC)、AKT/Yap (6-8周形成ICC)、sgPTEN/c-Met(15-18周形成HCC)基因表达小鼠肝癌模型;
②小鼠肝脏中敲除癌基因PTEN和^表达Yap可以诱导小鼠在15-22周内形 成HCC/ICC混合型肝癌;
③运用癌基因表达小鼠肝癌模型成功诠释雷公藤红素、 淫羊藿素、二甲双胍等药物新的抗癌作用机制;
④癌基因表达小鼠肝癌模型成功 应用于部分靶向制剂的药效和功能评价研究

技术路线:

应用创新点:
首次构建PTEN缺失和Yap过表达癌基因小鼠肝癌模型。临床肝癌患 者中存在癌基因PTEN缺失和Yap高度表达,然而它们在肝癌中发挥的相互作用 仍然不清楚。本项目研究癌基因PTEN和Yap在肝癌中作用,可以形成新的基因表达小鼠肝癌模型,并进一步完善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,为肝癌的精准治疗提供 研究基础。

首次对癌基因表达小鼠肝癌模型进行系统的功能评价和应用研究。前期我们构建了多种肝癌模型(HCC和ICC),然而它们的功能评价和应用研究 有待确认。本项目确保构建出的肝癌模型发病机制明确、与临床病例特征相似、成模周期短、成模率高、不影响小鼠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肝癌模型,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。

运用癌基因小鼠肝癌模型阐明多种药物的抗癌作用机制:
我们采用高压尾静脉转染技术构建的AKT/c-Met、AKT/Yap等动物模型, 结合体外机制确认实验,诠释了雷公藤红素、淫羊藿素、塞来昔布、二甲双胍等 药物发挥药抗肝癌(HCC、ICC)新的作用机制研究(图3-5),部分相应成果 发表在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( 2022 ) 、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(2019) 、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(2019、2020)、 Food & Function (2019 )等杂志上。

和传统模型相比:
自发性肝癌模型:肿瘤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,成功率低且不稳定,造模时间长。

诱发性肝癌模型:诱发性模型起病隐匿,诱导周期长。诱导过程中动物的死亡率较高,肝癌发生的部位,病灶数及时间等个体差异较大。

转基因动物肝癌模型:肝癌发病机制及药物筛选的理想模型,但其缺点在于基因突变在胚胎形成时已经存在,可能激活代偿性分子通路,且制作技术要求较高,价格相对较高。